比目前最快超级计算机快4.5亿倍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眼287”在安徽建成。 11月14日,中国电信量子研究院记者获悉,搭载与“祖冲三号”相同芯片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眼287”已经研制完成。这个量子计算系统具有“量子计算优越”的能力,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4.5亿倍。未来将能够连接“天眼”云云平台,并首次向全球开放应用服务。这也将是我国首个具有“量子计算优势”的云平台,标志着我国量子计算实用化迈出重要一步。 “量子计算优势”是指量子计算系统在计算速度上显着优于经典超级计算机的能力。具体任务。它是衡量量子计算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此次即将推出的超导量子计算机采用与“祖冲之三号”同系列芯片,数据位105位,连接位182位。与“祖冲之三号”同源,拥有超强的体量计算效率。由中国电信量子集团与国盾量子联合团队建设并委托运营。 “在建设过程中,团队重点完成了整机系统的集成、调试和云端迁移,保证了国产体积‘冰箱’的长期稳定运行——高热负荷下冰箱的减少,满足了超导芯片超低温、低无噪音的工作环境和长期云服务的稳定需求。”张新芳,中国科学院量子计算高级研究员、测控团队负责人电信量子集团介绍,在此基础上,团队设计集成了EZ-q Engine 2.0的低温测温测控系统,基于EZO AI辅助自动校准技术的测控软件量化调节,为“祖冲三号”芯片搭建了一个可自由掌控全链条的高精度测控运维平台。 “‘天眼’平台和CQLIB编程框架通过硬件接口的抽象适配,实现资源管理和系统任务调度,充分释放开放云服务的能力。未来,应用服务将通过‘天眼’量子计算云平台向全球开放。”张信芳说道。 “国产”“AI赋能”“超级聚变”是超导量子计算机“天眼二十八号”的三个关键词7”实现技术突破。研发团队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国产超导计算机硬件设备和部件,大容量制冷机、测控电子、低温部件等主要部件均由国内厂商研发生产。中国电信带领国内生态厂商打造了国家级超导量子计算供应链体系。团队自主研发了超导芯片参数自动AI标定系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动力,成功实现了高效、此外,通过超导量子计算机和“天翼云”超级计算机的中心化,实现量子计算与超级计算的高带宽连接,以及计算机辅助。使用资源合作调度构建“硬件-软件-云平台-生态”的国家量子计算全栈工具体系。 (记者卢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