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安徽)互联网平台是安徽省与住建部共同推动的重大创新工程。启动建设两年来,积极推动创造、智造、建造融合发展——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底蕴深厚的传统核心产业。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逐渐从大规模扩张阶段转向以提高存量质量和效率为重点的阶段。这在建筑行业中可以看到,即实现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发展。中国互联网平台(安徽)正遭遇建筑业改革升级浪潮。中国建筑(安徽)互联网平台是重大创新安徽省政府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推动的项目。 2023年11月以来,安徽省围绕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积极推进该平台建设,促进建筑业提质、提量、提效。近两年的时间取得了积极成果。作为住建部指导下的国家级综合平台,中国建筑(安徽)互联网平台采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方共建”的创新模式,构建“1+2+4+x”(1个数字基地、2个核心系统、4层平台、x场景)总体框架体系。围绕“全周期赋能、全要素保障、全链条协同”,打造“智慧建造”、“建设与生产”五位一体的功能架构。“采购云”、“人才建设”、“好房子”、“建设金融服务”,实现大规模系统集成、大数据智慧企业、大规模服务惠民,推动创造、智造、建设“三物”融合发展。截至目前,中建(安徽)互联网平台已在5800多家企业安装,接入835个施工视频、扬尘数据近一个月浏览量达25.04亿元,日均浏览量达8600人次,新增用户24885人,9月30日,中建(安徽)互联网平台“城市产品活力贷”数字化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利用业务数字化、数据+算法整合等方式完成贴息业务管理闭环,提高企业申报和多方审批效率,确保贴息资金精准拨付到指定项目建设,持续跟进贴息项目完成贴息效率考核,促进数字资产沉淀和价值挖掘,支撑政策优化迭代,同时利用财政资金运用城市更新领域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提升城市发展现金命运。自2023年11月中国建筑互联网平台(安徽)上线以来,安徽省围绕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积极推进平台建设,初步规划了覆盖“人、材、项目、好房子”等重点领域的模块框架。 ”“我们公司成立于今年5月,主要负责中建(安徽)互联网平台的运营。”中豪建设(安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牛亚娟表示,公司刚开始运营时,互联网平台处于“框架已经到位,但细节还需填充”的状态。为了将“待填充”的细节“绣”在平台的肌理上,公司重点围绕区域原则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平台筑艾模块服务于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造价、物业管理等业务,已推出岗位培训课程13个,累计培训人数达4万人;好房子模块已推出8个子模块,整合住房公积金制度等,致力于为居民提供服务。在全省范围内全面解决从“住得住”到“住得上”的问题。 “我们力争今年年底入驻平台的企业超过6000家,交易额超过30亿元。”牛亚娟表示,我们将继续打造安徽全国、全国配送的综合平台,使之成为培育建筑行业新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推动建筑数字生态发展,引领行业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变。一屏统一管理,实时定位预警,0.08秒完成气囊充气……在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老船厂地块长江社区三区项目现场,戴着安全帽、智能背心、智能安全带的施工人员正在施工现场忙碌。 “比较与传统背心和安全带不同,智能背心和智能安全带可以将工人的活动轨迹、工作姿势等实时发送到后台系统,使工人能够及时发现和规避危险,改变以往被动防护的现状,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长江徐社区项目三区建设单位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沈嘉伟表示。社区三区项目配备了20余套智能背心和智能安全带,智能背心和安全带不仅可以接入施工单位项目后台系统,还于今年9月接入中建(安徽)互联网平台,真正实现了集团、市、省三级“线上+线下”多方共同管理的效果,保障了施工安全。整个方式重刑。合肥经开区海恒国际体验式商业区项目也接入中国建筑(安徽)互联网平台。该项目于2023年7月开工时,接入建设单位中建国际集团的C-Smart智慧工地系统。今年7月,中建国际积极与中国建筑(安徽)互联网平台进行数据互通,实现“一次录入、全球共享”的高效合作,推动管理从“人管理”向“数字化智慧”转变。比如在人员管理模块中,我们为2000名农民工建立了数字身份证,在机械管理模块中,我们为每台大型设备设置了专属二维码,实时追踪设备运行数据等等。他们提到的自动巡检系统可以独立完成整个流程。覆盖施工现场检查,不仅节省了约70%的现场笔记和图纸比对时间,还为项目管理提供了实时、直观的决策。根据。据了解,目前,中国建筑互联网(安徽)平台已接入16个地市的智能工地管理系统。统一的省级评估审核模块还完成了16个地市的联调测试,通过14个试点项目推动BIM“一模到底”。 ”,智慧建工地已全面落地;云建采模块已入驻760家厂商,9.6万种产品已上架。我们积极打造绿色建材,实现了“认证-仓储-采购-评估”闭环,帮助建筑企业减少8%的施工人员。“智能系统实现了统一联网、集中管理、实时预警。”芜湖经济发展凤鸣科创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中建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徐军告诉记者,项目前期,他们利用智能电表、智能水金属、人工智能识别检测等手段对项目进行了替代,项目中采用了施工升降机、深基坑安全检查等方式,确保了工程安全顺利进行。整个项目,推动安徽“三制造”创建、安徽智能制造、安徽建设联动发展,打通供应链、整合产业链,为企业降低成本、提质增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逻辑合作期。发挥平台价值,推动AI、BIM等技术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优化平台布局,推动建筑行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发展。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水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万海英建议。依托安徽产业基础,结合区域需求,完善模块服务场景,加强技术与产业融合,进一步完善中国互联网(安徽)平台建设,尽快形成可复制的推广经验,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徽模式”。